上线4896天,已帮助
出国留学
����� > �������� > ��������� > 出国学习,价值何在?听听留学生们怎么说

出国学习,价值何在?听听留学生们怎么说

��Դ��人民日报海外版 ���ڣ�2019-02-24   ������1669
������� QQ�ռ� ����΢�� ����
出国留学,价值何在?

出国留学,价值何在?

日前,一篇《济南市民卖大明湖畔小院供女出国留学,回国却难工作》的报道引发舆论热议。据该报道,2013年,高中毕业的晓晓(化名)赴澳大利亚,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5年的留学生活结束回国后,无论是较低的实习工资还是工作内容,都和晓晓预想的差别较大。

这篇报道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在于出国留学光环渐褪、回归于一段普通的教育经历的当下,留学性价比成为是否出国留学的重要考量因素。

就此,上述报道引发的留学生关于如何看待出国留学、如何看待留学的价值等话题的讨论也不难理解。
本版今日采访几位留学生,听听他们如何说——

——编者

饶林:调整好心态

黄蓓蕾

“我认为留学是一项投资,你需要想好自己的投资目标是什么。”目前就读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专业的饶林(化名)说。

对饶林而言,留学让她在学业上获得提升。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学过程管理严格。第一周,学生可以听所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每门课的老师都会将该门课的背景、主题、方法、要求等告诉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上课感受进行选择。此外,学校有完善的课程管理系统。学生可以网上登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下载所选课程需要的书目与资料,提前预习。每门课分为讲授课与研讨课,研讨课互动较多,不仅需要学生提前阅读书目,也需要了解上课内容。同时,带研讨课的博士生会在课上讲解研究方法。据饶林介绍,老师批改作业也很细致。从教学、选课到作业批改,整个流程十分严谨,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就留学价值这个话题,在饶林看来,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留学是开拓眼界的不错选择。如果留学以提升就业的竞争优势为目的,那就要事先做好评估。所以,留学的心态和目标很重要。“每个人都要想好出国留学期望的回报是什么,因为在当下,出国留学并不等于能找到好工作。”饶林说。

究竟如何看待留学经历,饶林的感受是“出国留学和在国内读书,差别不大”。在她看来,留学经历能带来什么,关键还是在个人。“比如,在国外读书,英语口语水平自然会提升。但如果自己足够努力,在国内也可以学好英语。所以,学习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才是一段教育经历收获多少的关键。”

(寄自英国)

张溪芮:追求最好的教学资源

于璐嘉

2018年秋天,张溪芮拖着行李箱到了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始为期1年的留学生活。如今,一学期已经过去,刚刚在英国度过圣诞节的她,将会在英国过春节。

“出门在外,越发感受到自己的中国属性。”张溪芮这样说。在她看来,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没有必要为了融入当地社会而去改变自己。相反,做自己,保持乐观,善待他人,也能在异国他乡找到知己。“每一种文化都有独特之处,在爱丁堡大学的课堂上,我很乐意把中国文化和模式介绍给外国的同学们。”她自豪地说。

“说心里话,”张溪芮告诉笔者,“我觉得我之前就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非常国际化。就我的感受而言,在爱丁堡大学上课和在北外上课区别不大,不过是可选择的课种类变多,不用受限于自己学院的培养方案。”
张溪芮认为,如今不少国内大学在教学方面借鉴了国外院校的课程模式,融入了多样化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例如不少学校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学术研究水平,而不只是让学生记忆书本上的知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究竟是出国好还是不出国好?张溪芮结合自己的体会,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需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经济因素,第二是专业因素。如果家庭条件较好,走出国门行万里路,可以增长见识;而如果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就需要慎重考虑留学的性价比,要想好去哪个国家留学,是去留学还是交换等问题。因为顶着经济压力出国学习,学子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就专业因素而言,“不同学校差异很大,要审慎选择。”因此,对拟出国留学的学子来说,需要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专业倾向等做出个性化的选择。

“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追求最好的教学资源才是意义最大的。”张溪芮如是说。

(寄自英国)

杨子元:价值因人而异

于璐嘉

3年前,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时节,杨子元选择到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读书。现如今,他已在澳大利亚生活了3年,是一名准三年级的本科生。

杨子元告诉笔者,悉尼大学的课程分为3类——讲座、导修和练习。每一类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对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参与和知识的应用也各有侧重。在他看来,这种模式有利有弊,“这边的学生对某些具体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比较薄弱。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比较注重启发,发给学生的练习题也比较少。因此,常会出现临近期末考试,学生还不知道复习从何下手的情形。”

但恰恰因为这样的课堂特点,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学术能力得到的锻炼较多。“我们的作业通常是给你一个话题和一两篇阅读,然后写一篇论文。这种作业的主题一般与课堂上的知识不太一样,课上学的是研究方法,而怎么实践(包括论文写作、搜索文献以及结合具体案例对某一话题的展开等)要靠学生自己。这样虽然一开始会有些不知所措,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杨子元说。

谈到出国留学的价值这个话题,杨子元认为价值大小因学校、因个人而异。“就学术水平而言,除极少数顶尖名校外,国外院校跟国内院校各有优势,并不能笼统地说谁高谁低。”杨子元认为,由于在国外学习对学子自身有很多要求,例如外语条件、生活适应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因此其价值大小都与个体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有关。“如果个人自律性强,我觉得出国很有意义,可以收获不一样的经历以及拥有更开阔的视野。”

(寄自澳大利亚)

陈华阳:应有规划

黄蓓蕾

陈华阳在读本科时,作为安徽财经大学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交换生到澳大利亚学习,如今就读于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的国际管理专业。

出国前,陈华阳认为成家立业是人生唯一的道路。留学后,陈华阳勇于追求人生的宽度。在跨文化交流中,让陈华阳觉得人生还有更多可能,同时想要挖掘自己在不同领域的潜能。
“在我看来,留学或者不留学都有独特收获。现在中国大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国内外大学的差距越来越小。”陈华阳说。

不少人出国留学,提升英语水平是重要考量。但在国外,海外学子如果不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社会进行交流,英语水平提升也会有限。再看国内,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线上英语课程种类繁多,如果有心,也能学会。所以,就提升英语水平这个目标来说,在国外留学的优势没有那么明显。

陈华阳发现,一起留学的同学,也有留学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差别很大的。“他们可能没想清楚留学的初衷,认为借助留学文凭就能找到好工作。真正踏出国门,才发现事先的规划不足,难免有心理落差。因此,一定想清楚为什么留学,提前做好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陈华阳说。

在陈华阳看来,出国留学如果以就业为目标,就要在留学期间努力锻炼、积累知识,只有让自己变得优秀,才不会在就业时被淘汰。“比如,可以在国外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再回国找工作。但这都要基于自己能力足够强。”陈华阳说。

(寄自意大利)

高楚翘:漫无目的没有价值

于璐嘉

高楚翘曾作为对外经贸大学的一名交换生,2018年到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交换一学期,如今她已回国。回想海外求学经历,她感觉十分有意义。

国外的课堂让高楚翘耳目一新。最让她感触深的一点是“小组合作非常多”。她告诉笔者:“几乎每一门课都有小组任务。你在做演讲或者展示的时候,下面的学生会非常认真,也会提出很尖锐的问题。你要应对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这就要求你准备充分。”在高楚翘看来,正是通过这样的课程体验,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更多。

出国留学能够体验不同的社会文化氛围。高楚翘的交换学习时间较短,学术上的收获有限。“最重要的收获是体验不同的社会文化和提高了生活技能。”高楚翘说。

“比如,法国有很多博物馆,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优惠政策。我曾用学生证参观了好几次卢浮宫,真的是座宝库!”现在回想起来,高楚翘还是满心欢喜。

谈到留学的价值,高楚翘认为因人而异。目前国内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国内外的大学各有特色。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出国留学费用高昂,还不如在国内读书。高楚翘也赞同这种观点。“出国留学费用对一个家庭来讲,是不小的支出。我的想法是要跟爸爸妈妈规划好,出国读书需要花多少钱,将来期望有什么样的回报。这笔账还是需要算的。”

高楚翘还提出,出国读书目标要明确,漫无目的的留学没有价值。“世界这么大,离开中国去看看”之类的想法其实不现实。真正有价值的留学是你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你要知道自己选择哪个国家、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带着目标去学习才能有较大收获。”高楚翘说。

稍微礼貌点句子的就只会说“Could you ...please?”殊不知,斯坦福在对于国际学生第一天新生Orientation的时候就说,不要经常用这个句子。这个用法是不够礼貌和客气的,虽然是问句,虽然里面有“please”,但是还是一种要求的和轻微命令的语气。

我刚来到美国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上课发言:插不上话。

虽然美国人在侃的那些内容有些很浅显不是什么真知灼见,有些甚至很sb,但是他们就是在那里滔滔不绝。有你举手的功夫,或者你在头脑中组织语言的时间,人家已经侃了半天了。我们教育学,一堂课两三个小时,老师说话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是大家在神侃(围绕着阅读材料,理论,案例)。

如果是你是学文科和社科的专业,这种情况你肯定不陌生。

课堂发言的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

一,这个占期末成绩的30%,比期中考试还多;

二,你上课老是不发言,大家会认为你什么都不懂,大家不会很看得起你,在课外生活中会被边缘化;

三,你上课老是不发言,老师会认为你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这个课不感兴趣或者没有读阅读材料。

最开始,我曾经尝试过,硬是挤进一段对话,但是感觉很唐突,在同学和老师的眼神中你是看的出来的。我思考了下,问题出在中美课堂发言的方式不同。中国都是老师问一个,学生答一个。学生要举手,所以很有秩序。每次都要老师的讲解贯穿在学生的发言之间,所以学生之间没有对话。所以学生发言的时候不需要说些承上启下的话。

而在美国,没什么举手,你有的时候需要一个手势(抬下手)或者一个声音(Ummm,Yeah, Well之类的)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即可开讲。一堆同学之间要讲N个回合老师才说话。

这个时候,如果你加入到一个对话,就非常需要承上启下,需要和别人互动,需要总结别人的话,需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话和前面一个或者几个人的话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可以是:补充,反对,支持,提问要求澄清,他说的理论我举个例子,他说个现象我升华抽象成规律和理论,我要新起个头说下一话题,等等各种。(小伙伴们可能有疑惑:“这不就是国内老师最憎恨的‘接话头’吗?” 对呀!美国老师可喜欢这个啦。他们眼里这是宝呢。)

这种插不上话的情况也不仅仅在刚来美国的中国学生中出现,来美N年还是插不上话的也大有人在。

我在做一门课的助教,这门课是斯坦福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都可以选的一门课。另外的一个助教和我说,他们组有一个中国妹子,每次讨论的发言时间都很短,不过很上进,经常找他要feedback和建议。但是由于她一共也没说几句话,这个助教给不出什么feedback很是头疼。于是这个美国哥们跑过来拜托我找时间和这个妹子沟通沟通,帮他解围。我以为妹子也是刚来美国,结果人家PhD念了完了都要毕业了。但是由于学的是理工科的专业,课堂讨论的时间少,系里很多中国人经常在一起,而且他们学科讨论的时候可以写一些公式图表帮助表达,如何讨论还是很不懂。

我突然醒悟,乖乖的,这种东西真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即使你在学校在你们实验室5年都不用练美国的说话术,等到毕业了,在公司里你怎么说服别人,怎么让你的老板给你更多锻炼的机会,你怎么给你的下级提供指导,你怎么协商谈判解决工作上的纠纷,怎么取得职业上的发展。

于是,我找这个妹子一起吃晚饭。我说,发现了这一问题之后我当时是怎么做的。刚开始我求助于Google,可是搜不到。我只能开始留意别人都是怎么说的。

其他人在上课的时候笔记记得都是讲的理论和学科的知识,我记的是人家怎么讲话,怎么开始,怎么反驳,怎么提问等等。花了一段时间,算是集齐了要用的话。和大家分享下。对了,这些叫conversational gambits。

表达自己意见

I think that... * 最简单的

It seems to me that... *可以用作表达意见,或者summarize或者confirm对方说的话。

I would argue that...*这里面用would来弱化语气。

Just to go along with what you said... 这句话真的很好用,承上启下。这句话还好在,它使你现在插话看上去legitimate,因为你是为了和前面的那个人go along(接话)啊。不赶紧接话,不就along不上了嘛。

Going back to what xxx said... * 同上。不过一般是你已经说了几句此事,想要涉及别人刚刚提到过或者蜻蜓点水说道的东西。这句话的好处就是,一是能 bring others on board,看我的说法和你是有一致之处的, 二能表现他刚才说的东西你还有印象。

同意或者反对

I agree with you. *最简单的

Building on what XX has just said, ....

I am with you..., but [main point]. * 这里I am with you不一定表示同意也不一定表示反对,它主要的意思是说“你说的我听懂了/我跟上你说的了。”

I follow your logic, but have you thought about/considered this... [main point]...? *和上面一句话的逻辑是一样的:“你说的我明白了,但是...”

I see what you are saying, but I’m not sure I would argue that... *和上面两句话的逻辑一样。

With all due respect, I think...

谦虚地反对

Correct me if I’m wrong, but isn’t [a different topic]...?

I’m not an expert on..., it seems to me that...

I might be wrong, but ...

I suspect that I lack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this aspect, but here is my two cents.

I am not sure about this..., you might want to check with Professor X... Would you mind letting me know what he/she says?

[别人说了一堆之后] This is one way to look at it. Another way to look at it might be....

疑惑追问

Just to clarify,...

May I ask a follow-up question?

Could you say more (about it)? *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懂了,请别人多解释一些。

Could you elaborate on this?

会议报告、演讲之后提问

That’s an amazing model/useful concept, but it occurred to me that [this/something] might also play a role....Have you considered ...?

Thanks for your talk. I completely agree with your conclusion, but as I’m sure you’re aware, Dr. XX explains this in a different way, and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address her theory. * “but as I’m sure you’re aware”完全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可能那个理论他根本没有考虑过。但是如果对方是很senior的,我们也需要客套一下。

请求帮助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talk to you about... *一般都是用过去时,在email里面也是如此。而且,虽然was wondering/hoping这种进行时看起来很怪,但是用法就是这样子的。

I was hoping that if I could talk to you about...

I was wondering if it’d be possible that you...*

Sorry to bother you, Professor X....

I realize this is an unusual request...

I realize that you are very busy...

Thanks for your time.

Thanks in advance for your help.

It would be great if you could...*这个是最常用的,尤其是email里面。

想想看,退一步讲,真的是厚脸皮换来的存在感。说就是了。

有时,到一个新的集体,只要最开始的时候把自己话很多、想法很多的名声坐实了,之后就很少人和你抢话了,你说的慢的时候,大家也耐心的等着听,不会直接把话抢过去。

上面的句子不是万能的。比如,去商学院和MBA一起上课的时候,我们教育系的美国人都插不上话。课堂讨论的争辩效果,有的时候,我觉得只能用群殴这个词来形容:学生群殴老师,同时学生之间互相群殴。

把这些句子购物清单一样的列出来,我是出于好意。其实,仔细想想,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把这些句子抄下来或者背下来。我鼓励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自己再留意一遍,收集一遍,分析一遍,实践一遍。这样,你掌握的不只是一堆句子,而是一套不同场合同样适用的方法。

作者简介:李慧斯,康奈尔人力资源博士,斯坦福教育硕士,北大心理学硕士,微博@Huisi_Stanford。

 

ת�������۵����ʹ�ã���Ȩ��ԭ�������У������ַ���Ȩ������ϵ���ǣ����䣺zhangjian@nihaowang.com�������ǽ���24Сʱ��ɾ����

��ǩ�� 情感  生活  风俗  留学       ���ߣ�李慧斯

�������
���Ⱥ��
没有查询到相关群组